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不只是打鼾而已—

專欄:健康資訊 筆者:周昆達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淺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

生活周遭中不乏鼾聲如雷的朋友,門診時,常見到被枕邊人抱怨鼾聲太大、或預備結婚的病患,急尋治療打鼾的良方。更多的人睡覺打鼾,甚至呼吸停止而不自知;但在白天非常嗜睡且注意力不集中,卻沒想到這些症狀跟打鼾有關。
造成鼾聲的主因是上呼吸道結構比較狹窄,呼吸氣流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,就產生額外聲響。撇開小兒病患可能因扁桃腺過大情形不談,成人打鼾多跟肥胖有關,呼吸受到咽喉周邊軟組織肥厚的影響,更容易造成狹窄或坍塌。最明顯的就是舌頭變大,睡覺平躺時,舌頭受重力的影響向下倒。如呼吸通道只有一部分面積被阻塞住,就會隨著呼吸產生鼾聲;若大部分或全部面積阻塞,呼吸就可能停止,身體陷入缺氧危機中,這是所謂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」。
隨著老化,軟組織會變得更鬆弛,身體缺氧反應更鈍化,都會使此病惡化,於是出現白天疲勞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。有人開車時稍一停頓就睡著,更嚴重會在開車行進間睡著,造成車禍。這些症狀也會影響心情、工作表現、新陳代謝。研究顯示,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相關,甚至可能為引發因子,如高血壓、冠狀動脈疾病、腦中風、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、靜脈栓塞、猝死等。更多相關疾病也陸續被發覺,如糖尿病、失智症、頸動脈狹窄、腸胃道消化性潰瘍出血、自體免疫疾病等。
既然睡眠呼吸中止症牽連如此廣泛,儘早診斷並及早治療就相當重要。標準檢查是在醫院接受整晚睡眠檢查。受檢者須在檢查室中睡覺,由技術人員協助測試。此項檢查包含許多項生理訊號的採集,譬如:腦電波、心電圖、眼電圖、肌電圖、口鼻氣流偵測、胸腹部動作偵測及血氧監測等。藉由這些訊號的收集記錄,可確認呼吸中止的發生、缺氧程度及呼吸中止類型。「呼吸中止指數」是診斷和評估此疾病嚴重度指標,定義為平均每小時呼吸停止和減弱次數。此項指標大於五次以上,再配合相對應的症狀,即可診斷。
自民國七十二年起,臺北榮總由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前主任蕭光明,籌設睡眠檢查室,迄今已服務近萬名病患。建議有打鼾及類似相關症狀的患者,提早診斷、即早治療,以防止併發症的出現。
(作者現任臺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)
(點閱次數:827)